2019年博士研究生暑期学校工作总结

作者:中国免疫学会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13411   发布时间:2019-08-06
       2019年7月15日-7月24日,中国免疫学会第八届博士研究生暑期学校在河南开封举办。本期暑期学校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河南大学医学院、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大学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免疫学会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6位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期暑期学校的学习。



       本期学校开展了为期9天的系列学术讲座,针对当前免疫相关热门研究方向和治疗手段,组织由院士领军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包括中国科技大学田志刚院士、北京大学栗占国教授、河南大学马远方教授、清华大学刘万里教授、郑州大学张毅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秦晓峰教授和黄波教授、复旦大学徐建青教授和李大金教授、全军免疫学研究所万瑛教授、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李呈军研究员、兰州大学张连生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王全兴教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周联教授,多维度地展示不同领域的相关研究结果,拓展学生的专业性思维方式,增强学生与专家的个性化交流,促进学生研究工作,为同学们的学术发展提供支撑。



       第一节课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的唐健教授带来的“国际秩序变革与中国的外交战略”,唐健教授为我们讲解了目前国际局势变化,美国对待我国的态度及其我国的外交应对策略,同时让我们清楚的感受到了国际政治问题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而是与我们的科研以及生活息息相关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田志刚教授做了题为“基于NK细胞的免疫治疗”的报告。报告从免疫治疗的新时代、免疫治疗的挑战及免疫治疗的进展等三个方面对免疫治疗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介绍了在治疗性肿瘤疫苗、抗癌单克隆抗体、卡控点抗体、双/多功能抗体类似物、超级细胞因子、细胞治疗(基因修饰、蛋白武装、适配体装配等等)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激烈竞争。免疫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人工设计并合成可精准靶向肿瘤的CAR、TCR、NKR等Sensor、高效减毒的Cytokine类似物、双/多克隆抗体(或类似物)、新生抗原(NeoAg)、肽库等等。报告着重提出基于NK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所具有的巨大前景,尤其是CAR-NK的在抗肿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在NK细胞领域研究的见解。



       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风湿免疫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临床免疫中心主任、973首席科学家栗占国教授做了题为“Low-does interleukin-2 and immune homeostasi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的精彩报告。主要从概况和临床需求、病因和机制、特异性分子和预警、新型免疫治疗方法等四个方法和方案做详细介绍。其课题组在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CII抗原肽表位解析、与T细胞结合的分子机制、CII变构肽的自身免疫机制、抗原“模糊”识别机制。重点介绍了低剂量IL-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具体分析生物学机制、使用方案及可观的临床疗效。SLE的生物治疗时代已经到来,生物/靶向治疗可抑制炎性改变而控制病情,改变免疫稳态。



       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创始人及首任主任马远方教授主要讲了“心肌梗死治疗性抗体研发抗体药物研发与转化”。从抗体药物简介、抗体药物发展历程、国内外抗体药物研发现状、抗体药物研发技术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着重强调了抗体药物研发的热点问题。PCI的黄金救治期只有120分钟,然而国内外能在黄金救治期完成PCI的病人低于5%,血流再通,会使心肌细胞经历再灌注损伤,马教授课题组研发出一种靶向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全人抗体-迪尔辛。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免疫学研究所、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教授刘万里讲了B淋巴细胞的免疫学,生动形象的讲述了B淋巴细胞的历史进程,从B细胞受体的跨膜信号传导、B细胞机械力感知调控活化、B细胞与记忆性抗体应答、B细胞异常活化与疾病等系统介绍了B淋巴细胞的免疫学。重点讲了针对B细胞的活细胞单分子成像系统,刘教授生动的讲学,活跃的课堂气氛及与学生的激烈探讨给我留下来难忘的印象。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生物治疗中心主任、河南省肿瘤免疫治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肿瘤免疫和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毅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和前景”。目前免疫治疗的热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单抗;基因修饰T细胞过继回输——CAR-T细胞和TCR-T细胞;靶向新抗原的免疫治疗。其结合自己课题组的研究将CAR-T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可喜的疗效。总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基因工程化T细胞及肿瘤新生抗原疫苗等肿瘤免疫疗法良好的临床研究结果,已经成为肿瘤新型治疗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但目前各种免疫治疗的收益还局限在小规模人群中,大量的肿瘤免疫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研究所秦晓峰教授讲的是“新生抗原与肿瘤免疫”。肿瘤新生抗原的研究为肿瘤免疫治疗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解决免疫治疗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对策。新生抗原是指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蛋白,具有肿瘤特异性,是肿瘤治疗的理想靶标,包括分化抗原/过表达抗原、癌睾抗原、病毒抗原及突变抗原。新生抗原的研究是实现个体化免疫治疗的基础,同时也为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国免疫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黄波教授做了题为“Self-non-self recognition Innate system and by T cells”的精彩报告。黄波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免疫系统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对于“自我”与“非我”的识别与应答,这一过程包括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两个过程。黄波教授首先阐述了固有免疫识别的机制,固有免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识(PRRs)识别病原微生物所共有的相关分子模式(PAMP)或者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进而活化下游信号通路。在适应性免疫识别过程中,黄波教授着重强调了T细胞的作用,详细地讲解了T细胞活化所必须的三条信号通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T细胞识别抗原的机理,并且从力学的角度分析了T细胞识别抗原的亲和力问题,报告精彩纷呈。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新发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徐建青教授的报告是“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与保护”,其主要讲了:1、急性与慢性感染的形成假说:干扰素与炎症应答的平衡与失衡;2、病毒急性感染:I类干扰素与刺激基因筑起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线,ZIKA病毒拮抗宿主干扰素通路从细胞膜上开始,流感的高致病性与滞后I类干扰素应答有关,I类干扰素通路的缺陷可导致流感重症化;3、亚急性感染:多种免疫应答联合(重症化H7N9的临床免疫学观察);4、慢性感染:免疫学的纠结-进化缺陷?(HIV感染的临床免疫学观察)。报告深入浅出、回味无穷。



       陆军军医大学的万瑛教授详细介绍了“TCR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T细胞受体库测序,其主要以T淋巴细胞为研究目标,采用PCR技术来扩增T细胞受体的全基因序列,再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评估免疫系统的多样性,深入挖掘免疫细胞与疾病的关系。TCR构库的方法主要有:多重PCR、靶基因富集、5,-Race+寡核苷酸转化+巢式PCR等,TCR测序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肿瘤治疗前后的检测和治疗指导、抗感染免疫治疗效果和耐受性评估、移植排斥反应中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和干预指导、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感染性和神经可塑性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疫苗的指导设计和疗效评估等等,为复合抗体、疫苗研究、肿瘤免疫治疗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研究提供大量的有效数据信息。



       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李大金教授做了题为“生殖免疫学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生殖免疫学已形成一个较为系统而完善的学科,共分为四个部分:1、神经-生殖内分泌-免疫调节;2、母-胎免疫调节;3、生殖免疫调节;4、生殖黏膜免疫调节。详细介绍了滋养细胞是如何调节母体的免疫细胞。母-胎免疫调节网络将为妊娠相关的疑难疾病诊疗打开新的突破口,并将促进产科基础理论及技术进步,通过此次讲解,我们对生殖医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浅。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李呈军教授详细系统的讲解了“禽流病毒的变异、致病和传播”。李教授系统讲了流感病毒的结构及其相关蛋白,各蛋白的作用,从内外因两方面,深入阐释了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后迅速获得PB2/E627突变而导致病毒对人类宿主适应能力和致病力增强的分子机制,揭开了“PB2/E627突变之谜”。在流感病毒的复制机制研究方面,阐明了宿主蛋白TRAPPC6A∆影响流感病毒M2蛋白翻译后运输和宿主蛋白PLSCR1抑制病毒NP蛋白跨细胞核转运的分子机制,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



      博学、幽默风趣的张连生教授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做了“免疫阴阳与疾病”的精彩报告。免疫系统具有保护自我,驱赶外来侵害的作用,正可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免疫异常亢进时,会造成自免疾病等阳亢性疾病(阳病),当免疫耐受时,则表现为肿瘤性疾病(阴病),当免疫亢进与免疫耐受交互存在或相互转化时,则表现为MDS、淋巴瘤等阴阳病或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病。在CAR-T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作为免疫治疗里程碑事件的当下,如何从免疫阴阳角度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对精准诊治疾病意义重大。



       中国免疫学会移植免疫分会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免疫教研室副主任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移植免疫室负责人王全兴教授做了题为“移植排斥的免疫治疗研究与进展”的精彩报告。器官移植后,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损伤及释放的DAMP可以通过固有免疫细胞表达的TLR介导固有免疫反应,产生细胞因子一方面可以活化供者器官内的DC高表达MHC分子,增加抗原性,增强直接识别介导的T细胞应答,另一方面促进移植受者自体DC的成熟,激活效应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T细胞、B细胞应答),产生排异反应。王教授总结我国移植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认识和把握移植免疫学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关键科学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发现新的干预方法,为提高临床器官移植的移植物存活期提供策略和手段。



       广州中医药大学周联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报告题为“免疫学的发展给中医药现代化带来的机遇”,中医药是传统的中华文化,更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周联教授本次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认识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免疫学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的机遇;黏膜免疫基础知识;中医药免疫研究等,让我们对中医药的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届暑期学校是首次在河南举办,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在课程学习间隙,游览了龙门石窟和白马寺等名胜古迹,同时学生自发了解了八朝古都开封的历史文化和河南大学老校区的风采,紧张的学习间隙接受历史文化的冲击,激发了各位博士们在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的热情。为期9天的暑期学校生活,学员们对主办方的安排,无论是住宿还是饮食方面,在每一位学员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