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免疫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纪要

作者:中国免疫学会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24548   发布时间:2016-11-17


       中国免疫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于2016年11月4-7日在合肥召开。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免疫学会秘书长曹雪涛院士主持,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田志刚教授致开幕词。“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是中国免疫学相关领域中学术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是中国免疫学会主办的系列品牌学术会议之一。随着中国免疫学学术水平的快速提升,自2015年起,大会由两年一届改为一年一届,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年会,与国外同行进一步缩短了差距。在中国免疫学会顶层设计下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中,学术大会起到了引领学科发展,构筑国际水准的展示和交流舞台,激励中国免疫学工作者献身中国免疫学科和中国免疫学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了办好中国免疫学会承办的2019年国际免疫学学术大会,学会在进一步加强全国免疫学大会的国际化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力争在保留中国免疫学会学术大会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每一年都有所创新。2016年度大会在会议组织和设计方面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是大会在参会规模和稿件数量上依然保持了强劲的领域影响力。参加本次大会的正式注册代表1820人,大会特邀代表29人,展商代表152人,大会志愿者40人,参会总人数为2041人。
       大会收到投稿收到论文摘要1115篇,投稿情况是:
       1、投稿整体情况

拟交流类型

篇数

 口头报告

411

壁报交流

113

论文汇编

591

总计

1115

       2、投稿省市分布

省份

数量

省份

数量

 江苏省

168

 广西壮族自治区

17

 北京市

130

 贵州省

17

 上海市

94

 内蒙古自治区

14

 山东省

70

 四川省

14

 广东省

64

 黑龙江省

13

 安徽省

59

 辽宁省

11

 河北省

55

 云南省

10

 河南省

55

 福建省

9

 江西省

54

 湖南省

7

 湖北省

46

 甘肃省

6

 陕西省

37

 海南省

5

 浙江省

 37

 山西省

4

 天津市

33

 宁夏回族自治区

4

 重庆市

29

 香港特别行政区

2

 吉林省

28

 澳门特别行政区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2

 青海省

0

       3、投稿类别分布

类别

数量

类别

数量

 肿瘤免疫与肿瘤免疫治疗   269  临床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   44
 感染免疫   172  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   29
 自身免疫病与过敏性疾病   144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25
 天然免疫应答的识别与调控   77  畜牧兽医领域的免疫学问题   25
 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机制   70  T细胞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   19
 移植免疫   61  B细胞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   12
 疫苗与佐剂研究   56  大数据时代下的免疫学课程建设   11
 中医中药与免疫调节   52  免疫缺陷病   2
 血液免疫   47
       以上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免疫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及中国免疫学会在学术界强大的号召力,中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已经成为中国免疫学领域受众最为广泛的学术盛会。


曹雪涛秘书长主持开幕式


田志刚理事长致开幕词


       二是特邀大会报告展示了最新学术前沿,为各位代表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大会共组织国内外顶级报告人29位,国外报告人包括: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Hans-Gustaf Ljunggren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Richard Flavell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Andrew McMichael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Shigekazu Nagata教授;来自日本北海道大学的Akinori Takaoka教授;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学中心的Stephan Mielke教授;来自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邹伟平教授;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李铭教授;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苏立山教授;来自美国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迟洪波教授;来自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Zhu Jinfang教授。国内的顶级特邀报告人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免疫学会秘书长曹雪涛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田志刚教授;武汉大学舒红兵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高福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解放军第302医院王福生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院士;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吴玉章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教授。他们围绕基因完整性的固有免疫识别、解决HIV疫苗问题的新策略、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基于NK细胞的免疫治疗、细胞表面PI蛋白暴露、抗病毒防御的核酸识别途径调控、肿瘤免疫的代谢调控、辅助性T细胞与固有免疫细胞在发育与功能上的相似性、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后基于选择性清除的免疫治疗新策略、mTor信号与T细胞分化命运的代谢调控等免疫学相关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Hans-Gustaf Ljunggren教授做大会特邀报告

       三是学术研讨领域广泛,学术交流深入。本次大会设立了分会场主题共13个,共组织了包括:天然免疫应答的识别与调控、感染免疫、肿瘤免疫与肿瘤免疫治疗、自身免疫病与过敏性疾病、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血液免疫、移植免疫、大数据时代下的免疫学课程设计等20场分会场。分会场共有241人做了口头报告交流,组织交流壁报140篇。



       作为中国免疫学会加强学术大会国际化的举措之一,学会在2015年特设了国际青年免疫学者论坛,由他国免疫学会推荐优秀的青年学者来大会交流,由学会提供差旅资助,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学会的国际影响力,并显示了对国际免疫学届的大国责任。本次大会仍然设立了国际青年免疫学者论坛,并扩大了资助范围。继去年选拔资助了11名国外优秀青年学者之后,今年共为来自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的15位国际青年学者提供差旅资助,为中外青年学者提供互相了解、交流、长期合作的平台。除了全国大会,学会还计划在2019年大会上,为来自非洲及不发达国家的青年学者提供范围更大的资助。



       四是颁发了第六届中国免疫学会学术奖,通过表彰先进为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动的示范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教授获得了“第六届中国免疫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何维教授、第四军医大学杨安钢教授获得了“第六届中国免疫学会杰出学者奖”;复旦大学严大鹏等20名免疫学工作者获得了“第六届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


田志刚理事长为终身成就奖得主侯云德院士颁奖


第六届青年学者奖合影


       五是学术大会期间召开了中国免疫学会多项组织工作会议,进一步研讨学会今后的发展方向,助推学会工作更上一层楼。这些工作会议是:中国免疫学会第七届三次理事会、中国免疫学会第七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安徽省免疫学会第四届二次理事会、中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分会第六届委员会、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分会第六届委员会、中国免疫学会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议、CMI编委扩大会议。

       六是在秘书处+专业公司+志愿者服务的大会会务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会议网站系统为大会的胜利召开提供了更为完善的会务保障。作为大会国际化进程的一个体现,越来越多的参会代表提前在网上注册、缴费,感受到了更为便捷和智能的参会体验。此外,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志愿者团队为本次大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每一位代表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中国免疫学会的合作伙伴山水会务公司为大会提供了一如既往的优质服务。
       大会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的专家教授们为大会的学术工作和会务组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保证了本次学术大会的顺利召开。



       本次大会也得到了企业对免疫学界的有力支持,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贝克曼库尔特商贸有限公司、上海厦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达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积极参与并支持了本次学术大会。
       11月7日,大会顺利闭幕。闭幕式上,田志刚理事长宣布,2017年中国免疫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将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召开,会议时间为10月26日至29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