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2025年度CSI免疫学前沿系列论坛(第五期)——“免疫表观调控和蛋白修饰”在苏州成功召开
作者:中国免疫学会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96 发布时间:2025-10-16
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承办的2025年度CSI免疫学前沿系列论坛(第五期)——“免疫表观调控和蛋白修饰”在苏州顺利举行。本次论坛围绕免疫应答中的表观遗传调控与蛋白修饰及其在疾病中的干预策略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探究新型免疫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策略。来自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的170余位资深专家、青年学者和学生共同参加本次学术盛宴。
本次论坛由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曹雪涛院士和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共同担任名誉主席。海军军医大学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张迁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孟飞龙教授、重庆医科大学李华兵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李贵登研究员共同担任会议主席。
开幕式由李贵登研究员主持,黄波教授做开幕式致辞(视频),他表示,在共庆伟大祖国的生日之际,又见证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再次授予免疫学的研究成果的时刻。中国免疫学会作为党领导下团结和引领广大免疫学工作者的科技团体,始终紧扣国家战略部署,致力于推动我国免疫学的学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机遇与挑战,学会积极建设多层次、多交叉、宽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平台,他相信通过高水平的学术分享与深入交流,能够把握免疫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为青年科学家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为提升我国免疫学整体水平,建设免疫学强国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王健伟教授做了题为“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致病机理与干预”的报告,阐述了病毒感染过程中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关键机制及其调控网络;山东大学高成江教授以“K63非锚定泛素链抑制NLRP3的活化”为题,介绍了RNF123在克罗恩病中的关键作用及机制;重庆医科大学李华兵教授做了题为“RNA modification and T cell function”的报告,分享了RNA修饰在T细胞代谢和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成果;西湖大学常兴研究员以“淋巴细胞的转录后调控机制”为题,介绍了RNA结合蛋白Pcbp1促进抗体产生和生发中心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浙江大学蔡志坚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张连军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马婧薇研究员、北京大学吕丹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胡弘历研究员、武汉大学钟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李贵登研究员、海军军医大学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张迁研究员、清华大学徐萌研究员、上海大学陈亮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赵锴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张文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思睿研究员、北京大学陈则宇研究员、山东大学赵伟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肖意传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单强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刘洋研究员等,围绕T细胞的表观调控、蛋白修饰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等免疫学前沿问题,分享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重要进展,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碰撞出新的火花。
在海选口头报告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毅研究员、厦门大学黄宏龄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敦房研究员分别分享了他们在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与表观遗传调控、T细胞命运分化中的表观及转录调控机制、调节性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王健伟教授为本次论坛作闭幕总结。他强调,中国免疫学已跻身世界前沿行列,中国免疫学会也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之一。希望以本次会议为起点,加强交流合作,携手构建“基础-转化-临床”协同体系,通过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去破解人类健康和疾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实现更多“0~1”的突破和“1~N”的转化。通过免疫学引领,推动我国医学科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后,他向本次论坛的四位主席、全体与会者和会务组的工作人员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本次论坛由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曹雪涛院士和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共同担任名誉主席。海军军医大学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张迁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孟飞龙教授、重庆医科大学李华兵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李贵登研究员共同担任会议主席。
开幕式由李贵登研究员主持,黄波教授做开幕式致辞(视频),他表示,在共庆伟大祖国的生日之际,又见证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再次授予免疫学的研究成果的时刻。中国免疫学会作为党领导下团结和引领广大免疫学工作者的科技团体,始终紧扣国家战略部署,致力于推动我国免疫学的学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机遇与挑战,学会积极建设多层次、多交叉、宽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平台,他相信通过高水平的学术分享与深入交流,能够把握免疫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为青年科学家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为提升我国免疫学整体水平,建设免疫学强国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王健伟教授做了题为“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致病机理与干预”的报告,阐述了病毒感染过程中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关键机制及其调控网络;山东大学高成江教授以“K63非锚定泛素链抑制NLRP3的活化”为题,介绍了RNF123在克罗恩病中的关键作用及机制;重庆医科大学李华兵教授做了题为“RNA modification and T cell function”的报告,分享了RNA修饰在T细胞代谢和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成果;西湖大学常兴研究员以“淋巴细胞的转录后调控机制”为题,介绍了RNA结合蛋白Pcbp1促进抗体产生和生发中心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浙江大学蔡志坚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张连军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马婧薇研究员、北京大学吕丹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胡弘历研究员、武汉大学钟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李贵登研究员、海军军医大学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张迁研究员、清华大学徐萌研究员、上海大学陈亮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赵锴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张文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思睿研究员、北京大学陈则宇研究员、山东大学赵伟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肖意传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单强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刘洋研究员等,围绕T细胞的表观调控、蛋白修饰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等免疫学前沿问题,分享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重要进展,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碰撞出新的火花。

在海选口头报告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毅研究员、厦门大学黄宏龄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敦房研究员分别分享了他们在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与表观遗传调控、T细胞命运分化中的表观及转录调控机制、调节性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王健伟教授为本次论坛作闭幕总结。他强调,中国免疫学已跻身世界前沿行列,中国免疫学会也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之一。希望以本次会议为起点,加强交流合作,携手构建“基础-转化-临床”协同体系,通过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去破解人类健康和疾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实现更多“0~1”的突破和“1~N”的转化。通过免疫学引领,推动我国医学科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后,他向本次论坛的四位主席、全体与会者和会务组的工作人员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