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中国免疫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纪要
作者:中国免疫学会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31426 发布时间:2023-11-08
2023年11月2-5日,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在苏州召开。在第八届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会的顶层设计下,在学会会员、参会代表、展商代表和志愿者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本届大会取得了多项成绩。
一是伴随着中国免疫学惊人的发展势头,学会年会在相关领域中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强,会议的投稿数量和参会规模都大幅增加。大会收到论文稿件1280篇,比上一届增加了42%。通过会议系统注册参会的代表人数是3372人,加上特邀代表、展商代表和大会志愿者,参会总人数超过了4200人。
二是精彩纷呈的顶级特邀大会报告,保证了对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吸引力和引领力。以曹雪涛院士、田志刚院士领衔的33位顶级科学家,围绕天然免疫分子与细胞死亡和免疫治疗的研究、细胞治疗的合成免疫技术、Eve细胞、干扰素与慢性乙肝治愈、细胞焦亡与抗肿瘤、NLRs的活化调控、肿瘤内的调节性T细胞功能、艾滋病和慢性乙肝免疫学特点和临床治愈的研究进展、肿瘤免疫与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CD8 T细胞记忆之谜解析、免疫细胞新亚群发现与免疫应答调控、新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和展望、IL-27的研究历史与未来、Ig多源性及功能性、T细胞免疫的触发机制、间充质干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危险感应与无菌性炎症等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三是紧凑的分会场报告及壁报交流,为众多优秀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充分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本次大会设立了23个投稿主题,学术委员会从1280篇投稿中评选了281篇稿件在分会场中做口头报告,242篇做壁报交流。大会平行开展的20个分会场包括了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天然免疫识别、调控和炎症反应、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免疫代谢、感染免疫、肿瘤免疫识别与逃逸、新型肿瘤免疫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基础与临床、血液免疫与心血管免疫、皮肤、黏膜免疫及微生态、传统医学免疫调节等热点分支领域。
同期还组织召开了“转化免疫学论坛”和中国免疫学会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
四是会前的特色论坛对大会交流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港澳论坛”、“女科学家论坛”、“青年学者论坛”为增进区域融合、促进女科学家及青年科学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肿瘤免疫论坛”及“免疫学交叉学科论坛”则是有针对性地进一步研讨热点问题。
在历届大会广受好评的“编辑面对面”环节,本届大会特邀了爱思唯尔全球学术期刊高级副总裁、细胞出版社《免疫》主编Peter Lee博士和Nature Cell Biology资深编辑Zhe Wang博士等七位主编及资深编辑,与代表们在现场进行了热烈交流。
五是第十一届中国免疫学会学术奖的隆重颁发,起到了传承精神、表彰先进、团结奋进的作用。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王德炳教授获得终身成就奖,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杨晓明研究员和河北医科大学单保恩教授获得杰出学者奖,山东省肿瘤医院陈大卫等18位博士获得了青年学者奖。中国免疫学三代人光彩夺目、各领风骚,激励在场的科技工作者奋发求索、不断前行。
六是在第八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学会力争为会员、为领域科技工作者提供越来越好的参会体验。大会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的专家教授们在会议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在稿件评审和分会场设定等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大会的现场服务和后勤保障离不开默默付出的志愿者,来自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和苏州大学医学院的志愿者团队为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付出了辛勤劳动。
本届大会品牌效应的增强也体现在企业界的参与度上。参会企业首次达到百家,新老朋友们的积极参与为本次大会增光添彩。其中,有不少企业多年来和学会携手共进,业界和学会共同成长,促进了中国免疫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本届大会给予鼎力支持的厂商代表有:战略合作伙伴碧迪医疗和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金牌赞助商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银牌赞助商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武汉爱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迪生物(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谱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铜牌赞助商上海厦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美天旎生物技术、索尼(中国)生命科学、STEMCELL Technologies、思百拓(上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等。在上届大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届会议再次和丁香园合作进行同步宣传,进一步扩大免疫学的学术影响力、增强大会成果的社会效应。
大会闭幕式上,中国免疫学会吴玉章理事长宣布,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将于10月24-27日在杭州召开,中国免疫学会邀请免疫学各界同仁明年再聚!
一是伴随着中国免疫学惊人的发展势头,学会年会在相关领域中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强,会议的投稿数量和参会规模都大幅增加。大会收到论文稿件1280篇,比上一届增加了42%。通过会议系统注册参会的代表人数是3372人,加上特邀代表、展商代表和大会志愿者,参会总人数超过了4200人。
二是精彩纷呈的顶级特邀大会报告,保证了对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吸引力和引领力。以曹雪涛院士、田志刚院士领衔的33位顶级科学家,围绕天然免疫分子与细胞死亡和免疫治疗的研究、细胞治疗的合成免疫技术、Eve细胞、干扰素与慢性乙肝治愈、细胞焦亡与抗肿瘤、NLRs的活化调控、肿瘤内的调节性T细胞功能、艾滋病和慢性乙肝免疫学特点和临床治愈的研究进展、肿瘤免疫与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CD8 T细胞记忆之谜解析、免疫细胞新亚群发现与免疫应答调控、新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和展望、IL-27的研究历史与未来、Ig多源性及功能性、T细胞免疫的触发机制、间充质干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危险感应与无菌性炎症等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三是紧凑的分会场报告及壁报交流,为众多优秀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充分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本次大会设立了23个投稿主题,学术委员会从1280篇投稿中评选了281篇稿件在分会场中做口头报告,242篇做壁报交流。大会平行开展的20个分会场包括了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天然免疫识别、调控和炎症反应、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免疫代谢、感染免疫、肿瘤免疫识别与逃逸、新型肿瘤免疫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基础与临床、血液免疫与心血管免疫、皮肤、黏膜免疫及微生态、传统医学免疫调节等热点分支领域。
同期还组织召开了“转化免疫学论坛”和中国免疫学会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
四是会前的特色论坛对大会交流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港澳论坛”、“女科学家论坛”、“青年学者论坛”为增进区域融合、促进女科学家及青年科学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肿瘤免疫论坛”及“免疫学交叉学科论坛”则是有针对性地进一步研讨热点问题。
在历届大会广受好评的“编辑面对面”环节,本届大会特邀了爱思唯尔全球学术期刊高级副总裁、细胞出版社《免疫》主编Peter Lee博士和Nature Cell Biology资深编辑Zhe Wang博士等七位主编及资深编辑,与代表们在现场进行了热烈交流。
五是第十一届中国免疫学会学术奖的隆重颁发,起到了传承精神、表彰先进、团结奋进的作用。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王德炳教授获得终身成就奖,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杨晓明研究员和河北医科大学单保恩教授获得杰出学者奖,山东省肿瘤医院陈大卫等18位博士获得了青年学者奖。中国免疫学三代人光彩夺目、各领风骚,激励在场的科技工作者奋发求索、不断前行。
六是在第八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学会力争为会员、为领域科技工作者提供越来越好的参会体验。大会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的专家教授们在会议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在稿件评审和分会场设定等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大会的现场服务和后勤保障离不开默默付出的志愿者,来自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和苏州大学医学院的志愿者团队为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付出了辛勤劳动。
本届大会品牌效应的增强也体现在企业界的参与度上。参会企业首次达到百家,新老朋友们的积极参与为本次大会增光添彩。其中,有不少企业多年来和学会携手共进,业界和学会共同成长,促进了中国免疫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本届大会给予鼎力支持的厂商代表有:战略合作伙伴碧迪医疗和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金牌赞助商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银牌赞助商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武汉爱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迪生物(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谱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铜牌赞助商上海厦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美天旎生物技术、索尼(中国)生命科学、STEMCELL Technologies、思百拓(上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等。在上届大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届会议再次和丁香园合作进行同步宣传,进一步扩大免疫学的学术影响力、增强大会成果的社会效应。
大会闭幕式上,中国免疫学会吴玉章理事长宣布,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将于10月24-27日在杭州召开,中国免疫学会邀请免疫学各界同仁明年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