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免疫学会第十届博士研究生暑期学校纪要

作者:中国免疫学会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24351   发布时间:2023-07-27
       2023年7月7-16日,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免疫学会联合承办的“中国免疫学会第十届博士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广西南宁市召开。


       
7月8日举行开班仪式,出席开幕式并发言的嘉宾有: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陆军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吴玉章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党组成员朱其东副主席;广西医科大学校长曾志羽教授;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广西免疫学会理事长赵永祥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冷静教授。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波教授主持开幕式。
       在开幕词中,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吴玉章教授首先代表学会向关心和支持免疫学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衷心感谢,向来自全国的学员们表示热烈欢迎。吴理事长从人类健康事业的角度分析并强调了免疫学在生命健康领域的战略地位。他指出,在中国科协领导下,中国免疫学会博士研究生暑期学校已经办成了“党建强会”特色品牌继续教育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免疫学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热烈响应,本届暑期学校的学员总数达到了90名,是历届之最。本届暑期学校的举办地选在了广西南宁市,是中国免疫学会团结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免疫学会,用实际行动推动和促进西部地区科技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吴理事长提出,希望通过本届活动的开展,不仅把最前沿的免疫学热点带给青年人、带到西部地区,也让老区的革命精神切实融入到中国免疫学未来接班人的心中,让学会的党建事业更上一层楼。


       开班仪式后,首先为学员们授课的是由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推荐、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的唐健副教授,报告题目为“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唐教授就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和国家安全等当前政治热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就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进行了详细解读。
       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陆军军医大学吴玉章教授就“免疫学历史、现状和未来”开始了本届暑期学校的第一场专业报告。他以其丰富的学术背景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不仅让学员们对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展示了免疫学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讲解了免疫学的前沿研究和新兴技术。学员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免疫学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储以微教授首先从B细胞的发育、分化、亚群、活化以及行使的生物学功能等方面,详细的介绍了B细胞这一重要的免疫细胞,然后就课题组在调节性B细胞在自身免疫病及肿瘤等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王青青教授就肠道巨噬细胞在炎症不同阶段和肿瘤微环境中功能调控机制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巨噬细胞如何参与组织炎症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报告。
       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吴励教授讲述了关于DC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功能,吴教授从基础知识、前言进展以及自己课题组的相关工作给学员们做了详细的讲解,让大家对DC细胞的功能及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明昭教授为学员们讲解了淋巴组织微环境与T细胞发育、稳态和应答,系统阐述了胸腺中T淋巴细胞发育的整体过程,以及T细胞不同亚型相关特征,使学员们对于淋系细胞的发育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与深入的了解。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京津神经免疫中心施福东教授为学员们做了神经免疫学的相关报告,施教授从神经免疫概述与诊断、免疫与卒中以及进展型多发性硬化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讲解。
       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则就目前自身免疫病研究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介绍,栗教授从自身免疫病的概况和临床需求、病因和机制、特异性分子和预警以及新型免疫治疗方法和应用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讲解,使学员们对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前景有了详细的认识。
北京大学蒋争凡教授作了题为“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的报告,他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层层深入,逐步深入讲解了机体在应对病原体和微生物感染时,各种膜表面受体和下游信号分子的激活过程,了解到“Mn2+很猛”,激发了学员们对于离子领域研究的兴趣。
       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分会主任委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毅教授作了题为“肿瘤免疫临床试验”的报告 ,他从肿瘤的免疫临床试验角度讲述了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学员们了解了临床上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现状。
       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张连军研究员作了题为“肿瘤免疫与免疫代谢”的报告,他从代谢的基本过程,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代谢的差异以及在肿瘤免疫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学员们从中学习到了免疫代谢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思路,对免疫代谢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中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陆军军医大学万瑛教授作了题为“单细胞水平解析T细胞谱系”的报告,万教授详细讲述了单细胞转录测序技术的原理以及TCR库测序技术目前的技术挑战以及研究使用过程中所需要的技巧。从组学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新的技术盲点以及免疫难点,其知难而上且砥砺前行的精神令学员们佩服。
       中山大学郑利民教授介绍了髓系免疫细胞与肿瘤组织微环境塑造,郑教授结合自己课题组的工作以单核巨噬细胞为重点介绍了髓系细胞在人体肿瘤组织不同区域的分布与功能特征进行讲述,重点探讨了其来源、扩增与活化机制以及潜在的意义。
       北京大学邱晓彦教授为学员们讲解了自己关于非non-B-Ig的30年探索之旅。在一次偶然的发现中观察到了非B细胞表达免疫球蛋白,并且经过多种组织反复的验证,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发现了non B-Ig除了发挥抗体功能外,具有多种重要的非免疫功能,提出了“Ig产生的多源性及功能多样性”,开辟并引领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邱教授对于这一领域30年的研究令学员们震撼,同时也坚定了学员们对科学研究持之以恒的信念。
       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对T细胞的来源、发育、TCR的多样性形成,MHC的分类,抗原肽分类,T细胞的活化信号分类及信号传导做了详细的介绍。黄波教授首先对学员们的科研态度提出了要求,之后从人体解剖和血液循环引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从T细胞的产生、成熟、抗原识别、归巢、信号活化、记忆等方面进行授课,让学员们全方位地了解了T细胞亚群。
       此外,7月11日,为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建强会工作,全体学员和学会秘书处党员同志共同来到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广西学生军学生在伟大的时代里担负起了伟大的使命,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生存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世代相传。学员们一致认为做科研,除了科学研究,更重要的是大家对国家对民族有足够的认同感,科研不仅仅是为了研究,更重要的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全部课程结束后,中国免疫学会还针对本次暑期学校专门进行了调研工作,向每位学员就听课感受征求意见和对学会今后工作的反馈。在对调查问卷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中国免疫学会将进一步做好课程设置和青年人才服务,把党建工作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继续教育工作中,不断提升对免疫学后备人才的培养,为中国免疫学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