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
作者:中国免疫学会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15576 发布时间:2017-06-06
中国免疫学会秘书长曹雪涛院士领衔的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创新争先,2017年4月,中国科协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报请中央批准共同设立了“全国创新争先奖”。该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由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科技奖项。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技人才大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授予10个科研团队奖牌,表彰不超过30个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章,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状。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共评选产生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选、254名奖状获奖人选。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首届10个奖牌获得者之一。
从上世纪90年代初依托仅有1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和几个人的教研室起步,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团队在曹雪涛主任的带领下,已成为推动我国免疫学研究的“领头羊”,其在免疫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已具有重要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在免疫系统中,成熟树突状细胞像个“起搏器”,一检测到病变细胞就能让T淋巴细胞“动起来”,启动免疫反应,而传统免疫学认为,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关键免疫激活作用的树突状细胞一旦成熟并发挥免疫激活功能后将作为一种终末细胞不再具有分化发育能力而走向死亡。该团队通过精密的实验体系证明,在机体内有部分成熟树突状细胞最终会进一步分化发育为具有抑制免疫活化作用的新型免疫细胞群体,从而预防免疫功能过度活化而导致免疫相关性疾病,维持机体的稳态。这一创新性的发现改变了传统免疫观点,在2004年以封面论文形式在国际一流的《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这是该杂志第一次登载我国本土学者的研究成果。近15年来,团队几乎每年在基础免疫学理论方面都取得新的重要成果。
而在临床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该团队利用成果转化经费自主建设了免疫学实验楼并建成生物药物研发基地,在国内最早开展树突状细胞瘤苗治疗肿瘤患者的研究,在细胞治疗转化医学工作方面走了一条艰辛却踏实并具有示范意义的道路。团队研制的原国家I类生物制品“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于2001年通过国家药检所检定并在国内最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正式批准进入I期临床试验治疗晚期转移性肿瘤患者,2009年完成了II期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临床试验效果,2012年获批准进入III期多中心临床试验,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进入III期临床研究的细胞治疗制品。
说起这支团队如何发展壮大,负责人曹雪涛院士表示,得益于良好创新学术氛围和合作共进的团队文化。曹雪涛院士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土博士”,没有留学国外的经历,25年来他带领一批年轻人奋发努力,发展出一个国际知名的实验室,培养和聚集了一批免疫学青年学者。该团队培养了12名“全国百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多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学者。此外,团队20年来几乎每周六举行的学术活动大大拓宽了成员的学术视野,曹雪涛院士对于学术方向的正确把握和对新生长点的敏锐洞察保证了他们数十年来始终在正确方向上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