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东北三省一区免疫学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辽宁省免疫学会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118 发布时间:2025-05-27
2025年5月10日,由辽宁省免疫学会、黑龙江省免疫学会、内蒙古免疫学会、吉林省免疫学会、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东北三省一区免疫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医科大学国际免疫学前沿论坛”,在沈阳成功召开。陈洪铎院士、高福院士以及来自国内外十余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免疫学专家学者约300人参加论坛。
开幕式由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孙逊院长主持。辽宁省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医科大学陈洪铎院士致开幕辞,对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结合本人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历程,阐释了免疫学作为基础前沿学科,对推动免疫治疗在解决临床诊断救治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他表示,本次论坛阵容强大,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免疫学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辽宁省免疫学会单风平理事长、吉林省免疫学会方艳秋理事长和内蒙古免疫学会郑源强秘书长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后,论坛分6节进行了学术交流。第1节由高福院士作特邀报告(疫苗的贡献与未来思考),中国医科大学曹流教授与孙逊教授主持点评。第2节作特邀报告的专家为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张保军教授(Zfp335, a key Player in T cell Biology and Autoimmunity)和中国医科大学曹流教授(ROS-ATM-CHK2调控细胞周期与代谢重编程影响巨噬细胞 M1型极化的机制研究)。内蒙古医科大学郑源强教授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建教授主持点评。第3节作特邀报告的专家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锦州医科大学张毓教授(PGK1介导的配体非依赖的 PD-1活化与免疫治疗抵抗)、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James ETalmadge教授(Emerging regulatory cellular therapies in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和日本北里大学胡东良教授(Frontiers in Antibody Drug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吉林大学杨巍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唐丽杰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张继红教授主持点评。第4节作特邀报告的专家为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郑春福教授(Evasion of host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 by HSV-1)、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陆军军医大学陈永文教授(STATI基因突变致病新机制)和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同济大学刘占举教授(GPCRs在肠道稳态和IBD发病中的机制研究)。包头医学院白力主任、东北师范大学鲍永利教授、大连医科大学李霞教授主持点评。第5节、第6节由东北三省一区的专家作大会报告,报告专家及题目分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高玉龙教授(禽免疫抑制性病原逃逸天然免疫研究)、东北师范大学赵永云教授(基于PD-L1的拮抗型核酸适配体递送系统开发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吉林省人民医院林秀英教授(反复种植失败免疫诊疗体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佟春玉教授(金黄色葡萄球菌逃逸巨噬细胞机制及其靶向牛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刘鑫教授(口服S2-Ag85 DNA疫苗激活肠细胞dsDNA和RNA传感器促进肠道抗原呈递)。吉林大学李桂英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裴春颖教授、中国医科大学李胜军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韩晓伟教授、锦州医科大学刘敬禹教授分别主持点评。
最后,闭幕式由辽宁省免疫学会李胜军秘书长主持,黑龙江省免疫学会凌虹理事长致闭幕辞。
本次论坛聚焦免疫学前沿创新性研究,系统传播了免疫学最新突破性成果,展示了创新技术路径,为创新思维的孵化与生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通过高水平的学术对话,加深了交流合作,对推进免疫学学科迈向新的高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拓展了国际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为国内外免疫学专家学者提供了学术思维碰撞和交流研讨的契机,为推动东北三省一区深化免疫学领域交流合作,促进免疫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幕式由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孙逊院长主持。辽宁省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医科大学陈洪铎院士致开幕辞,对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结合本人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历程,阐释了免疫学作为基础前沿学科,对推动免疫治疗在解决临床诊断救治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他表示,本次论坛阵容强大,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免疫学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辽宁省免疫学会单风平理事长、吉林省免疫学会方艳秋理事长和内蒙古免疫学会郑源强秘书长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后,论坛分6节进行了学术交流。第1节由高福院士作特邀报告(疫苗的贡献与未来思考),中国医科大学曹流教授与孙逊教授主持点评。第2节作特邀报告的专家为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张保军教授(Zfp335, a key Player in T cell Biology and Autoimmunity)和中国医科大学曹流教授(ROS-ATM-CHK2调控细胞周期与代谢重编程影响巨噬细胞 M1型极化的机制研究)。内蒙古医科大学郑源强教授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建教授主持点评。第3节作特邀报告的专家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锦州医科大学张毓教授(PGK1介导的配体非依赖的 PD-1活化与免疫治疗抵抗)、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James ETalmadge教授(Emerging regulatory cellular therapies in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和日本北里大学胡东良教授(Frontiers in Antibody Drug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吉林大学杨巍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唐丽杰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张继红教授主持点评。第4节作特邀报告的专家为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郑春福教授(Evasion of host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 by HSV-1)、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陆军军医大学陈永文教授(STATI基因突变致病新机制)和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同济大学刘占举教授(GPCRs在肠道稳态和IBD发病中的机制研究)。包头医学院白力主任、东北师范大学鲍永利教授、大连医科大学李霞教授主持点评。第5节、第6节由东北三省一区的专家作大会报告,报告专家及题目分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高玉龙教授(禽免疫抑制性病原逃逸天然免疫研究)、东北师范大学赵永云教授(基于PD-L1的拮抗型核酸适配体递送系统开发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吉林省人民医院林秀英教授(反复种植失败免疫诊疗体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佟春玉教授(金黄色葡萄球菌逃逸巨噬细胞机制及其靶向牛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刘鑫教授(口服S2-Ag85 DNA疫苗激活肠细胞dsDNA和RNA传感器促进肠道抗原呈递)。吉林大学李桂英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裴春颖教授、中国医科大学李胜军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韩晓伟教授、锦州医科大学刘敬禹教授分别主持点评。

最后,闭幕式由辽宁省免疫学会李胜军秘书长主持,黑龙江省免疫学会凌虹理事长致闭幕辞。
本次论坛聚焦免疫学前沿创新性研究,系统传播了免疫学最新突破性成果,展示了创新技术路径,为创新思维的孵化与生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通过高水平的学术对话,加深了交流合作,对推进免疫学学科迈向新的高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拓展了国际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为国内外免疫学专家学者提供了学术思维碰撞和交流研讨的契机,为推动东北三省一区深化免疫学领域交流合作,促进免疫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no!
下一篇:北京免疫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