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免疫学会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简介

作者:中国免疫学会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653   发布时间:2024-11-20
一、发展历史
       自1989年12月成立中国免疫学会起,就按照国际免疫学会的分支机构,成立了由五个人组成的委员会,委员包括:周光炎、龚非力、金伯泉、丰美福和葛锡锐(主任)。当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免疫学界大量的新出现的名词的译名在各个出版物中很不一致,国内在九十年代出版了好几个版本的名词,不仅收词量不多,并且定名也不尽一致,于是决议将名词审定作为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在征得中国免疫学杂志主编杨贵贞教授的同意和支持下,在该杂志开辟了一个小栏目“名词定名”。也曾就当时发展最快的分子免疫学中的细胞因子的名词的中文名进行讨论。此外,征得国内众多免疫学专家的意见,进行广泛的名词的收集工作,共收集了约三万字,其中有很多是与其它学科交叉的词。
       在巴德年理事长的大力推动下,多次积极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推荐,终于在2001年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免疫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了“免疫学名词审定编写说明”。第二次工作会议研究了结构框架。在第三次审定工作会议会上,将所收词汇经过筛选,去除了一些不合理的、陈旧的、重复的、过时的名词,也增补了一些需要编入的名词。经过反复审议,2007年《免疫学名词》一书最终出版。同年,由国家名词委组织,开展了海峡两岸免疫学名词的研讨及审定工作。
       2007年元月,由国家名词委组织的“两岸生物学名词对照研讨论会”在台北李国鼎基金会举行,包括四个分支学科,分别是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代表免疫学名词讨论分会的大陆方面代表有周光炎教授和葛锡锐研究员,台湾方面出席的代表有阳明大学传统医学研究所黄怡超研究员、国科会生物处林胜华研究员和台湾清华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黄凯玲博士。讨论主要集中在176个两岸译名差距较大的免疫学名词。会后编写了“两岸免疫学名词讨论会纪要”,递交全国名词委和中国免疫学会秘书处。本次交流,加深了海峡两岸免疫学工作者的交往和彼此的了解,为进一步研讨和交流海峡两岸免疫学名词审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2024年,经由中国免疫学会第八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审议,为继续发挥学会学术引领作用,并进一步规范中国免疫学会分支机构的名称管理,决议将“中国免疫学会名词审定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免疫学会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并由姚智教授牵头组建新一届委员会。同年10月24日,第四届中国免疫学会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在杭州召开。

二、组织机构名单
       第四届委员会(2024-)
       主任委员:姚智
       副主任委员:司传平、魏海明、张利宁
       委员:陈丽华、单保恩、丁剑冰、吕力为、石艳春、王华民、于益芝、张建、张毓

三、联系方式
       张利宁,zhanglining@sdu.edu.cn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