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刘俊岭/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STING调控脓毒症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

作者:徐艳艳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15388   发布时间:2023-07-13
       全球每年有近5000万例脓毒症患者,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也超过20%。脓毒症病因复杂,主要是感染造成的凝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异常活化,进而导致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血栓形成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炎症性血栓形成是脓毒症患者多器官衰竭以及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血小板是巨核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脱落的无核细胞,除参与维持凝血系统稳态外,也可发挥免疫调控功能。活化的血小板自身可释放一些蛋白酶、杀菌肽等物质杀死细菌,直接参与天然免疫调控的过程。此外,活化的血小板也可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结合,进一步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研究发现血小板在脓毒症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脓毒症中,血小板如何响应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并介导自身活化过程进而参与炎症性血栓形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3年5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刘俊岭/徐艳艳团队在《Immunity》杂志发表题为“STING activation in platelets aggravates septic thrombosis by enhancing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granule secre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揭示了血小板STING响应细菌感染并引起血小板颗粒释放的深层作用机制,为阐述脓毒症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血小板STING缺失抑制血小板的活性水平,进而减少脓毒症诱导的NETs以及血栓的形成,同时显著降低肝肺损伤水平以及凝血异常相关指标,最终提高小鼠的生存率。研究发现,STING激动剂cGAMP能够显著增强血小板的活性水平。血小板STING能够识别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信号并被激活,在脓毒症诱导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颗粒分泌是血小板活化必不可少的过程之一,其高度依赖于SNARE复合物的组装。研究人员发现,STING可结合分泌蛋白STXBP2从而调控SNARE复合物的组装水平,而cGAMP能够增强两者的结合水平,进而促进血小板颗粒分泌以及功能活性。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了STING和STXBP2潜在的结合区域,通过设计相应多肽,发现此肽段能够抑制两者的结合水平,进而抑制血小板的活性水平和体外NETs的形成能力,以及减轻脓毒症血栓的形成。
       综上,该研究系统阐明了血小板STING调控脓毒症感染中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脓毒症复杂的发病机制,为脓毒症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干预策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咪娜和博士后姜豪杰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徐艳艳副研究员、刘俊岭教授和姜豪杰博士后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23)00089-4

回到顶部